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资讯

一次性餐具的多面观察:安全、监管与环保之路

2025-08-05 10:53
5次

在当今快节奏的生活中,一次性餐具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常见用品。无论是外卖场景,还是餐厅打包,一次性餐具都为人们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然而,其背后却隐藏着诸多问题,从安全隐患到环境污染,逐渐引发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安全检测:部分材质餐具存有害物质释放风险

近期,开展了一项关于一次性餐具安全性的实验。实验模拟了真实使用场景,对不同材质的一次性餐具在高温、长时间存放等条件下的有害物质释放情况进行检测。

实验前,实验员在市场上随机采购了三款主流材质的一次性餐具,包括 “PP5”(5 号聚丙烯)、“PS6”(聚苯乙烯)及稻壳纤维 + 聚丙烯材质,其中 “PP5” 材质选取了两种不同价格的餐盒,共 5 个样本。在绿色能源课题组博士生的协助下,实验将 100℃的沸水分别注入餐盒后常温静置约 30 分钟,随后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检测溶出物。

实验数据显示,“PS6” 材质餐具的溶出物中检测到少量长链烷烃。具介绍,长链烷烃通常以添加剂形式存在于塑料制品中,广泛应用于塑料加工。该材质餐具接触 100℃沸水 10 分钟左右便开始释放长链烷烃,且迁移量与温度呈正相关。建议由于这种材质耐温性不能超过 65℃,尽管释放的有害物质含量较低,但仍对人体健康有害,消费者应避免使用该材质餐具食用热食。

而常见的 “PP5” 材质透明外卖盒,虽化学稳定性强、耐高温,本次实验中不同价位的 2 种 “PP5” 餐盒未检测出有害物质,但专家提醒,“PP5” 仅能保证有害化学物质迁移量符合安全标准,高温下仍可能导致低聚物的迁移释放。并且从材料学角度分析,“PP5” 材质餐盒接触高温油脂类食物会加速添加剂和低聚物等有害物质的迁移,如常见的邻苯二甲酸酯,对人体有害。相关人员表示,长期使用塑料材质餐具对自身健康和环境保护均会造成负担,建议消费者优先选择纸质或铝箔材质的一次性餐具。

市场监管:严厉打击违规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

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不仅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而且不耐高温,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对人体造成危害,存在较大安全隐患。自 2021 年 1 月 1 日起,国家已明令禁止生产和销售此类餐具。然而,仍有部分经营者心存侥幸,违规储存、销售。

环保替代:稻壳餐具等可降解产品的机遇与挑战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升,一次性稻壳环保餐具等可降解产品应运而生,成为替代传统塑料餐具的新选择。

此外,可降解环保餐具由于生产成本相对较高,导致其价格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推广速度相对缓慢。尽管市场对环保产品的需求逐渐增加,但如何在保障环保健康的同时,平衡成本压力,仍是餐饮行业与消费者需要共同面对的课题。

一次性餐具的安全、环保等问题亟待解决,需要消费者提高安全意识,谨慎选择;商家诚信经营,积极采用环保、安全的产品;监管部门加大执法力度,规范市场秩序;科研企业不断创新,降低环保产品成本,提高产品性能。只有多方共同努力,才能在满足人们生活便捷性的同时,保障健康与环境安全。